成片的翠竹从山脚漫向云端牛管家,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在湿地间嬉戏。草木茂盛、曲径通幽,游客三三两两漫步在湿地公园……这是8月15日记者跟随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采访团,在位于重庆市梁平区竹山镇的猎神村见到的景象。
“以前的猎神村,村民以采矿为生。灰尘漫天,生态环境很差。”竹山镇猎神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宗寿告诉记者。随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牛管家,猎神村决定舍弃矿山经济,借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东风,修复矿山、水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,发展旅游业。
近年来,竹山镇关闭境内的石膏矿,编制以自然恢复为主、工程恢复为辅的综合整治方案,划出生态保护区。同时,探索利用乡村小微湿地吸纳、净化地表径流的功能,采用“湿地+环境治理”模式涵养水源。“我们还划分了林地保护红线,实施宜林地造林和迹地更新、封山育林、森林抚育、森林彩化及多样性提升等工程,保障森林生态。”竹山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王大会表示。
如今的竹山镇,山更绿、水更清、空气更加清新怡人。村内民宿、咖啡馆等旅游设施错落有致,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休闲胜地。
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竹山镇吸引了不少投资。百里竹海景区一家民宿的老板告诉记者,这里景色优美、气候宜人,当地的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备,是开休闲民宿的不二之选,“去年一年,我们的盈利达到了100万元以上”。
“现在,镇上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居民都吃上了‘旅游饭’牛管家,不少村民在家开民宿,也有当地居民在景区做旅游服务工作。”王大会说,目前该镇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了37000元左右,人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大幅增强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秦亦姝)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